8月28日,国睿科技(600562)公告2021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5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3.36%;扣非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54.05%;基本每股收益0.14元/股,与上年同期持平。

去年5月,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增加了以国际化经营为导向的防务雷达业务和工业软件业务。作为重组后完整运营的第一个年度,公司克服疫情影响,精心组织生产,切实开展在手项目的实际执行工作,保持了业绩的稳步发展。

分析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新“三步走”起步之年,随着国内重大装备的持续发展,将有力推动国产防务装备跻身国际中高端市场。公司作为国内雷达装备的领军企业,是打造国际防务产品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领头羊,未来将长期受益行业的高景气水平。

夯实防务雷达领先地位 充分受益国防建设

防务雷达系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公司大股东中国电科十四所,系我国国防电子信息行业的骨干研究所,是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多款装备亮相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建军90周年阅兵及建国70周年阅兵。考虑到十四所在公司前次重大重组中作出的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十四所将不再从事防务雷达外销业务。随着未来十四所有更多新型号获得出口许可,公司产品谱系将更加丰富。

公司产品涵盖十四所已获得出口许可证的全部44个外销型号和3个申请中的外销型号及上述型号对应的内销型号,拥有多谱系的地面情报雷达、武器制导雷达、武器定位雷达以及靶场测控雷达,适用于预警机、战斗机及直升机。其中,YLC-8B反隐身四代雷达被“世界雷达博览会”评为世界十大明星雷达产品,其中某先进战斗机雷达等机载产品实现批量出口。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克服海外疫情反复变化的不利影响,通过世界雷达博览会、团组出访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型雷达产品推介和市场营销工作,报告期内成功落实多项军贸市场任务。在手合同执行方面,完成多个项目的产品培训、联调、验收及发运工作。

广发证券指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把握强国强军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十分紧要的一步。“十四五”期间,先进国防装备持续列装叠加潜在需求升级换代,防务产品未来3~5年边际空间被打开。参照先进国家经验,在外部环境趋紧的态势下,高端装备采购景气的上行有望持续10~15年。

机场建设推动空管雷达需求

机场建设是交通强国战略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向,中国机场建设发展稳定,但人均机场面积远低于美国、日本及欧洲。随着机场建设的推进,空管雷达需求将提升至更大的规模。东方证券研究指出,截至2020年末国内民航运输机场241个,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400个,并将布局40个左右的区域航空枢纽;按5%投资额占比计算,2021~2035民航运输机场建设将推动空管设备市场规模达到358亿元。

据东方证券研究团队测算,根据目前各省市发布的计划,2021~2035年我国还将新增838个民航通用机场,将带动84亿元空管设备市场。此外,随着工业无人机在快递物流、遥感探测、应急通讯、气象监测等领域渗透率的提升,其多样化应用、多变动态需求、高密度飞行,对现有空管装备提出更多的需求和挑战。

除了民用需求之外,随着以“20家族”为代表的国内新型号军机陆续定型交付,且“十四五”有望加速列装,此外,警巡东海、战巡南海、远海巡航的常态化以及多兵种、多机型的实战化训练增加,导致军事航空活动范围和频次随之提升,对二次雷达地面站、机载应答等空管雷达设备的需求相应提升。

目前,公司拥有完备的空管一/二次雷达产品谱系,面向下一代空管雷达需求率先研制出了增强型S模式二次雷达及协同探测系统并取得示范应用,长期以来公司在空管产品研制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围绕十四五空管雷达国产化升级和民航集采,密切跟踪用户需求和招标进展;成功中标某型号雷达备件集采、某蜘蛛网低空监视雷达、石家庄机场二次雷达、香港机场高船移动监测系统(TVMMS)等项目;报告期内完成了多套空管雷达交付验收,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进展顺利,国产化比例进一步提升。

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智慧气象系统蓄势待发

近年来,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频现。《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称,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今年上半年,中国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等灾害,面对各地应对极端天气时暴露出的短板,增加现代卫星、雷达、超算等高科技手段投入,未来将助力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在智慧气象领域,以2035年建成气象强国为指引,2021上半年,已经有广东、上海、江苏等多地公布“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将重点建设分布更广、更敏感的智能天气感知系统,主要装备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及其组网,要求重点地区天气雷达1公里覆盖率达到85~90%,同时要求气象雷达水平分辨率达到公里级,监测更新频次达到分钟级。

目前,公司拥有全系列、多体制测风、测雨、测云等气象探测雷达装备产品,协同探测、智能观测等灾害性天气综合观探测系统产品以及气象大数据处理和精细化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产品,具备国内领先的智慧气象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成功中标雄安气象大脑一期硬件改造等多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其中,成功中标的江苏气象局主客观预报融合一体化业务平台升级项目,该系统是新一代的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成功中标天津市气象台2021年山洪建设项目。报告期内,智能网格气候监测预测系统和气候信息交互显示与分析平台(CIPAS)完成验收投入运行,该项目助力气象部门实现从预报天气到预测气候转变,为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专化支持;完成了雄安新区“未来站”智能观测系统一期建设,成功将气象信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将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推广。

工业软件持续应用高端产业 智慧轨交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自主工业软件品牌“REACH睿知”加强市场营销,持续巩固传统优势行业市场,大力拓展地铁、军修厂等新领域,营业收入、新签合同实现良好增长。

2021上半年,公司自主工业软件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自主PLM产品首次进入船舶行业,MBSE、透明工厂等自主产品进入航空、核工业等行业;在某新一代飞机协同研制平台一期项目成功上线运行并获得用户充分认可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的二期工程,公司智慧企业解决方案在复杂工程中的应用更趋成熟。

华安证券研究团队显示,中国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接近30%,而同期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全球占比不足6%,两者严重不相符,存在五倍的差距。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约为4332亿美元。2020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约为6.6%,按照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28%以上的份额来估算,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2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工业软件同样面临卡脖子风险。2020年初至今,国内对工业软件的重视政策空前提升。今年5月,国家领导人在院士大会首次提出工业软件系“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工信部也表示,“十四五”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工业软件成为新五基。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扶植下,工业软件有望诞生多个细分赛道的“专精特新”企业。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沿着数字化、智慧化趋势加快发展,是公司工业软件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重要行业应用方向之一。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信号系统采购项目;中标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一期建设项目,新市场开拓取得重要进展;嘉兴市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示范段工程、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信号系统等重大项目在上半年顺利开通,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研发费用快速增长 争做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研发费用6052.87万元,同比增长19.72%。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获得专利授权3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2项,巩固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着眼新一代骨干装备持续开展高精尖雷达研制,产品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与福建省气象局合作研制的国内首套S波段相控阵双偏振天气雷达顺利进入外场联试阶段;完成了雄安新区“未来站”智能观测系统的研制任务;开展了空管二次雷达S模式数据链技术、机场场面监视雷达、风廓线雷达技术升级、系列环行滤波组件、超低频系列组件、整合式能源模块样机研制等研发工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

工业软件及数字化解决方案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取得工业软件领域技术发明专利3项;完成了“REACH睿知”工业如软件多个项目研发;结合重大项目推进自主工业软件的替换及国产化适配验证,形成多个标杆。持续推进智慧轨交全自主信号系统产品迭代升级,积极推进无人驾驶CBTC、互联互通、兼容云平台的列车自动监督系统、多网融合的智慧调度系统、智能运维系统等技术研发工作。

基于“十四五”规划在军工方面改革红利,在交通强国、气象强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力推进的带动下,以及中国与海外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交流合作的背景下,公司将凭借“中国制造”名片及中国雷达产业的代表,将充分受益于相关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