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9月1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 | 界面新闻主办的2021【创智工业论坛】在上海虹桥康得思酒店举办,超30家企业、品牌亲临,前瞻工业发展新动态!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支撑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国新办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而在“十四五”期间,工信部等政府部门正规划出台一系列新的举措,为中国制造业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以创新驱动实现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中国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内容。今年,在“30碳达峰、60碳中和”双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家将重点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降低碳排放的主力军,企业的“节能减排”战略至关重要。

为鼓励工业企业不断创新、推动中国“智”造转型以及助力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由上海报业集团l界面新闻主办的2021【创智工业论坛】于9月16日在上海虹桥康得思酒店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德国马牌轮胎、埃森哲、四象科技、TE Connectivity、3M中国、施耐德电气等业界产学研专家、龙头企业、行业领袖、资深媒体人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共谋发展。洞察工业领域最新动向,畅谈业态创新发展话题,深入剖析我国低碳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共同探讨“碳中和”时代企业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主办方致辞:中国工业将步入绿色低碳发展新阶段

界面新闻高级副总裁郭为中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在“30年碳达峰、60年碳中和”的背景之下,我国将重点推动工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曾经,我国为经济的腾飞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而近些年开始,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低碳新举措,为中国制造业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护航。未来,若企业能将“碳中和”与数字化有效结合,并将其纳入战略规划之中,这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工业产业更上一层楼,也是未来工业领域内的发展新风尚。而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财经新媒体,界面新闻也会持续关注绿色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热点,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点亮创智工业新征程。

界面新闻高级副总裁郭为中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转型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讲席教授赵长颖阐述,自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3060目标”后,“碳达峰碳中和”正引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在这之中,首当其冲的是能源领域的深度变革。在中国,能源转型任务艰巨,挑战严峻。首先,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一个高碳的体系,以化石能源为主。其次,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大且仍在增长中。最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短,中间相隔仅有30年。可以看见的是,随着“3060目标”的推进,未来的能源消费将更多趋向于电力的应用,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能源系统、电力系统相结合的新能源智慧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目前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已经拉开帷幕,尤其风能、太阳能领域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机遇。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讲席教授赵长颖

德国马牌轮胎:“碳中和”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德国马牌轮胎亚太区轿车及轻卡车胎替换市场事业部执行副总裁Ferdinand Hoyos提到,如今,碳中和已从“前卫”向“大众”转变,德国马牌轮胎始终坚持可持续价值链,把“绿色发展”渗透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即实现绿色原材料采购、绿色生产运营、绿色使用周期、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终结。碳中和意味能源转型和发展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轮胎的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消费者更加追求安全、效率和舒适,未来的轮胎也将会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重要部分,我们积极探索“Conti GreenConcept绿色概念轮胎”,采用35%可再生原料、17%回收原料、可再生胎面、轻量化设计,用创新驱动发展。在碳中和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德国马牌轮胎会积极拥抱行业变革,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环境友好发展。

德国马牌轮胎亚太区轿车及轻卡车胎替换市场事业部执行副总裁Ferdinand Hoyos

埃森哲: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与数字转型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工业X业务主管江崇龙认为,“碳达峰”、“碳中和”两个目标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它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也与公司业务发展紧密相关。需要企业从生意的高度和整个企业的运营去看如何体现全价值链的责任,促成全价值链的0零排放和可循环利用。在这之中,数字化变革的力量不可忽视。工业产品正在从机电产品向数字化智能产品转变;软件和数字化正在重塑工业企业端到端的核心业务过程;数字主线与数字孪生成为未来高效的产品创造和制造运营系统的基础性技术。目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对自动化和系统改进积极性高,在数据集成和智能应用方面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中国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战略决策,业务协同、数据集成、智能应用、数字化人才和能力等众多新挑战。为此,埃森哲提出“明智转向” — 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模型,帮助制造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提升传统业务价值链能力,另外一方面建立针对新业务的持续创新机制。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工业X业务主管江崇龙

四象科技:“千里眼”助推“碳中和”——卫星遥感技术解决方案

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郗晓菲指出,首先,在碳监测层面中,卫星遥感手段已经成为碳排放监控的有力抓手,也能追踪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活动。其次,在碳减排层面中,从遥感卫星的角度能够更加全面、精确地计算每天的发电量,切实保障清洁能源的有效发展。最后,在碳吸收的领域内,遥感卫星能够对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测,也能够精确度量碳汇资源,这是提升我国固碳能力的重要依凭。目前,四象科技已经能够基于遥感卫星,从上帝视角对“碳中和”、“碳达峰”领域进行了全面的观测与跟踪,落实节能减排与碳汇资源的保护。其作为面向全球的时空数据产品服务商,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切实地帮助了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并且获得了优秀的成果。

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郗晓菲

高峰对话:“碳中和”政策下的工业企业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政策风起云涌,企业扭转乾坤。本次高峰对话由界面新闻编委杨悦主持,来自TE Connectivity、3M中国、施耐德电气等嘉宾进行深度对话,立足政策导向,围绕“碳中和”与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等话题进行讨论。

高峰对话现场

TE Connectivity工业事业部全球产品管理总监及中国区负责人吴蓉认为, “碳达峰” 、 “碳中和”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从企业业务发展角度来看,“碳中和”为企业带来更广泛的业务机遇。其中可持续的技术和应用,为企业创新和业务增长带来强大推动力。TE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安全、可持续、高效和互连的未来。TE工业事业部秉承这一使命,在业务端助力客户实现绿色低碳的创新与应用,在运营端践行可持续环保的承诺,为低碳实践赋能助力。尤其在家庭储能系统领域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TE为客户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创新的基础是对市场及客户的了解,未来TE工业事业部始终秉持 “贴近市场,贴近客户” 的原则,持续深耕本土,赋能产业升级,智连工业未来。

3M大中华区企业事务部副总裁杨彤表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不意味着要牺牲效率和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并不矛盾,反而可以助推企业技术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高效利用资源。3M进行可持续绿色低碳的投入往往可以带来更好效益,达到供应商、用户等多方共赢的效果。过去20年,3M通过技术创新已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71.1%,且生产基地的零垃圾填埋占比达42.9%,在碳中和背景下,3M也会持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积极推进生产原材料可循环利用等具体措施,担当起企业社会责任。

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申红锋提到,施耐德电气对于碳排放制定了一系列宏大的目标,承诺到2025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到2040年,端到端供应链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供应链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这是基于施耐德电气的宗旨而制定的:赋能所有人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人类进步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对内,在企业管理层面也发布了有效的架构支持。对外,施耐德电气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在持续探索降低企业碳排放的方法。通过先进的专家系统与技术积累,不断探索,进行内部创新,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提升能源的实用效率。其中,申红锋着重强调了降低碳排放不是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需要通过“朋友圈”战略,对供应链、运营商、合作伙伴进行赋能,从而进行大规模的低碳创新。

现场还隆重颁发了年度大奖——2021年“创智工业·TOP30”荣誉榜单。恭喜30家获奖企业,让我们携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2021年“创智工业·TOP30”颁奖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