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今年6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旨在更好的发挥工业文化在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1、需求催生工业旅游,产业融合不断加速

工业和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进而催生了工业旅游。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一面是不断有新的产业分化、产生;另一面,各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融合的趋势明显。随着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不断地加深,一些原本看似与旅游“无关”的产业也逐渐被应用到旅游业上,诞生了工业旅游等产业旅游。

我国工业旅游得以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现代社会对“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游客更加偏好具有多重产业属性、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如“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养生”、“旅游+食品”、“旅游+科技”等等,且通常功能集观光、娱乐、体验、知识为一体。于是,兼具这些属性和功能的工业旅游便应运而生。

企业营销形象化、口碑化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从产品竞争升级成为企业整体形象的竞争。产品的竞争除了其本身的商品竞争力,以及营销推广的竞争力外,企业形象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旅游正是为企业向公众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提供了一个重要有效的途径,为企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工业旅游源于市场需求,现代社会人类需求的增长拓展了旅游的范畴,使得工业成为旅游业的一种资源,并通过二次开发转化为工业旅游产品,再进入旅游市场中实现对接,这种对接,不仅是资源、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更深层次上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对接,即凸显了工业旅游本质是产业融合。

我国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普遍现象。产业边界的快速消失,迫使企业不断改变新技术,寻找新顾客群体,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产业融合打破了产业壁垒,不仅能够催生新产品,扩宽新市场,最终还能够实现产业整合,对经济增长、战略革新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工业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发展

6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旨在更好的发挥工业文化在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方案提出,要把工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业文化发展体系,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培育工业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方案还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工业文化支撑体系基本完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进一步深入,工业文化新载体更为丰富,初步形成分级分类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和分行业分区域的工业博物馆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路线,建立一批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弘扬工业精神……”

新时代下,国家高度重视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建设,在中国制造向高质量攀登的路上,需要工业文化提供柔性支撑和精神动力。

文化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旅游是实现文化赋能工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文化是工业和旅游的内核,工业发展是最终目的。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三方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3、工业旅游如何展现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北京首钢工业遗址

首钢(中国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地处北京石景山,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中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高炉,最高年产钢近1000万吨,代表着当时我国钢铁冶炼工业的先进水平。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扩张及申奥成功,对北京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钢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为更好地兼顾国家、北京市和企业及广大职工等各方面的利益,首钢启动搬迁。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在顺义建设冷轧薄板生产线,至2010年底完成搬迁。

搬迁后遗留下来的首钢园区并没有拆除,而是在原先的工业场地上进行了规划和改造,打造中国首家以钢铁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工业遗址公园。园区内保留了很多较完整的钢铁工业生产厂区和建筑,如今已有百年历史的首钢园成为工业遗址公园,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钢铁工业生产厂区。

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区;2018 年,首钢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跻身北京冬奥组委最高级别赞助商。

2019年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利用保留下来的高炉、冷却塔、运铁路专用线、机车等珍贵的工业历史遗存,将园区打造成为历史与科技交融,钢铁与生态相辉映,遗迹和艺术碰撞的现代化公园。曾经彰显着我国工业实力、默默记录着城市历史和变迁的百年工厂,如今成为了游客打卡的圣地。首程控股执行董事张檬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将工业遗存与现代产业相结合,通过在国有土地资产上进行用地混合使用,工业构筑物改造,植入奥运、科技和创意文化等功能,在促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探索新的城市活力空间。

在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划中,首钢园是重要的区域功能节点,承载着将区域“打造成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任务。如今,冬奥会进入了倒计时,首钢把握冬奥会举办的契机,加快园区改造更新。不久前,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报告的第十章,专门介绍了“带动首钢转型发展,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通过建设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北京冬奥会比赛及训练设施,形成一批场馆遗产;举办特色文化体育展会,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为北京冬奥组委会“定制”筒仓办公楼,以冬奥带动项目入驻,最大程度发挥冬奥溢出效应;活用工业遗存,形成生态、艺术、建筑、灯光等一系列景观。

如今的首钢遗址公园已经是一个集体育+、科技+、文化+产业的“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承担着城市更新、美学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文化新地标,同时依然烙刻着中国工业时代的足迹,见证着中国工业文明的璀璨发展。

4、结语

工业旅游能够促进传统工业园区、老厂房更新改造,重新唤起工业文化记忆,向世界展现中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工业遗产魅力。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工业旅游,对于众多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工业企业的提质增效、“老字号”品牌价值的拓展提升等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